我是小小建筑师——搭建南禅寺
发布时间: 2025-07-30 20:19:44 来源: 风雅晋城
中国古建筑是中华历史和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。为了让中小学生在古建卯榫间触摸历史脉络,动手实践中感悟匠心智慧,7月26日,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(晋城博物馆)开展了“我是小小建筑师——搭建南禅寺”社教活动,共有来自古矿小学的20名孩子积极参与。
孩子们聆听了《美在晋城——神奇的古建筑》专题讲座,内容涵盖文物的分类、斗拱的奥秘、屋顶的形式、明清古建的装饰艺术以及晋城地区古建筑的典型代表等,孩子们在社教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探寻千年传奇、解密古建智慧。
目前我国发现的唐代建筑仅有三座,并且都在山西,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是建造年代最早的建筑,其唐风明显,外观秀丽、形体俊美,形制规整、手法古朴,是唐代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。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、进深四椽,在立面上由台基、屋身、屋顶三个部分组成,共用檐柱12根,殿内没有立柱,梁架为彻上露明造,梁、枋、柱结构紧凑,庄重大气。搭建环节,同学们纷纷变身成为“小小建筑师”,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实践:认真地研究图纸、理清搭建步骤,小心翼翼地将木质构件一个一个按照顺序组装到一起,从台基的搭建,到墙体的安装,再到斗拱、屋顶的塑造,每个环节都充满了高难度的动手挑战!
此次社教活动以中国古建文化为出发点,通过知识讲座、古建模型拼合等环节,让参与者近距离感知古建之美,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古建的魅力,唤醒更多的未成年人增强文物保护意识,产生宣传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。
图文|靳妮
编辑|燕飞 王珏
初审|张清洋
终审|张建军